中国节能协会秘书长宋忠奎主持开幕式
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主任房庆致欢迎辞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副主任徐少山致辞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致辞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为大会发表主旨演讲。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
中国节能协会监事、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军涛主持发布仪式环节
中航信托首席研究员、研发总监袁田
《碳中和背景下绿色投融资地图研究》发布
《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报告》发布
蚂蚁集团可持续绿色公益部总经理蒋琤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个人碳减排激励管理规范》团体标准发布
亿翰智库董事副总裁 ESG研究院院长邱明华
ESG(环境、社会及治理)服务工作组启动
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核算,本次大会共产生67吨碳排放当量,主办方通过购买减排量抵消,实现大会碳中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徐少山副主任为本次论坛颁发碳中和证书。
徐少山副主任为本次大会颁发碳中和证书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潘家华
挪宝能源控股(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兼首席执行官孙国平
海南大学副校长傅国华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 、 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分院院长林翎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宾晖
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朱强
中航信托绿色信托事业部负责人李靖
在绿色发展的企业雄心—圆桌会议的环节上,ICF国际咨询公司执行顾问总监王庶与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刘洋;维谛技术有限公司大中华区董事长李宁;吉利控股集团数科板块战略发展总监鲍晓倩;远景科技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远景碳管理业务总经理孙 捷;碳通和易科技服务(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强等知名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充分展现碳中和领域各个大企业的担当,也给所有参会者输出他们的成熟经验和机会分享。
“绿色雄心”展大企担当 圆桌会议
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文化部高级书画家曾以宁赠送大会墨宝“碳中和博鳌大会”
第二天会议以“全球共识绿经济新发展”为主题,邀请了前亚洲开发银行气候变化首席专家、前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吕学都;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张平;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研究员严刚;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孟萌、北京远盟道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勇等专家嘉宾就全球共识到全球行动,碳中和与未来经济新引擎等话题展开主题演讲,中国节能协会监事、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军涛主持了本阶段会议。
前亚洲开发银行气候变化首席专家前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吕学都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张平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研究员严刚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孟萌
现场举手表决
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房庆向第二届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主任潘家华颁发聘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潘家华发表就职演讲
前亚洲开发银行气候变化首席专家前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吕学都发表就职演讲
部分会员单位证书颁发现场
本次大会,共有51名政府领导、行业专家和企业领袖参会发表演讲,专家议题高端,覆盖范围全面、学术气氛浓厚。
部分参会领导,排序不分先后
活动现场部分参会者
大会发布了《碳中和背景下绿色投融资地图研究》、《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报告》、《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个人碳减排激励管理规范》团体标准等报告,并启动了ESG(环境、社会及治理)服务工作组等4项大会成果,并为华为、中航信托、阿里云、腾讯等多家知名企业颁发了“碳中和领域企业贡献奖”。
大会发布成果现场
大会签署了“碳达峰碳中和企业行动之博鳌宣言”并为腾讯集团、蚂蚁集团、华为集团在内的35家签署企业颁发了宣言奖杯。同时大会通过购买减排量抵消核算的67吨碳排放当量,实现大会碳中和,为“3060”计划贡献自己力量。
大会还在官方微信视频号、抖音号上进行视频和图文直播,网上参会总人数高达140万人次,在各直播间内共有7万多条网友讨论,点赞转发评论总量高达20万,大会接受了30余家媒体报道,网络搜索量超68万,大会影响力空前高涨。
经过两年的发展,碳中和博鳌大会已经成长为目前碳中和领域涉及细分领域最全、专家阵容最强,会议议题最深、参会企业最多、影响范围最广、会议奖项含金量最高、大会成果最丰富的碳中和会议,社会各界对碳中和博鳌大会给予高度评价。
Copyright © 2017-2021 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3703号-7